中小制造企业如何从手工化管理提升到信息化管理

2020-4-26

1.png

您的工厂属于中小型企业吗?

根据政府的划分标准,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,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制造型企业,为中小微型制造企业。其中,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,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;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,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;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。

对于微型制造企业(人员少于20人,或产值小于300万)来说,一般靠老板自己亲历亲为管理即可,除非有明确的扩展计划而且不差钱,否则暂时可以延续手工化管理模式。而对于很多中小型制造企业,特别是人员超过50人,或产值大于3000万的,如果还处于手工化管理阶段,就必须要认真考虑如何进行信息化管理了。

为什么中小制造企业,必须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呢?

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:

1、个体经营时,老板一个人管理,信息和决策是高度集中的。而随着企业的发展,分工越来越细,企业会形成销售、采购、生产、财务、仓库、人事、技术、品质、研发等各种部门、岗位和分工,企业的信息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手里的,有些决策比如采购数量、生产计划、销售发货等,也是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主管人员的。这样就会导致各部门的信息不能共享,信息的传递速度慢,信息交换麻烦而且成本高,制约着企业的发展,甚至还会因为信息传递差错,造成工作失误,给企业带来损失,比如东西买错了、加工错了、发错货了、款忘收了等等。

2、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,“老板一支笔”的管理方式,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,如果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,实现规范化、标准化、数字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,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获胜。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发展,必须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而在制造环节,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质、成本和交期三个方面。如何不断降低成本、提升品质、缩短交期,是制造型企业所面临的核心问题。

3、社会发展的需求。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,甚至开始向智能化社会演进。另外,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,政府也在大力发展机器换人。机器换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,一是替换体力劳动者,也就是通过自动化设备替代操作工人;二是替换脑力劳动者,也就是通过管理信息化和决策智能化替代管理人员。当然,不是说要把现在的人员都辞掉,而是要通过转型升级,同时通过提升现有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技能,从而能够借助机器的力量,不断提高企业的人均产值和效益,只有这样,中国制造才能不断做强,朝着世界第一制造方阵前进。而在这个大趋势之下,企业也只有这样,才能避免被淘汰。

4、另外,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,也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迫切的需要。当企业的销售、采购、生产管理、财务等人员分散在各个地方、不能到办公室时,也必须借助信息化系统,才能继续进行日常的工作和沟通,保障企业能正常运行。

那么,对于中小制造企业来说,什么是信息化管理呢?

上海三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出“信息化管理”这个概念,主要是相对于“手工化管理”而言。当前,很多中小制造企业,都还处在“手工化管理”这个阶段。主要体现在:

1、日常的信息沟通和传递,主要靠人,而不是靠系统。比如通过电话、微信、QQ、邮件、面谈、会议等。虽然感觉上已经用到了很多的信息技术和设备,但其本质上还是“手工化”作业,只是相对更加传统的“沟通基本靠吼”有些效率方面的提升。

2、日常的工作安排、决策和审批,主要靠人,而不是靠系统。比如应该采购什么物品多少数量、应该安排生产什么物品多少数量等等,基本上也都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员,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(当然必要时也会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讨论),来做出决定。这些决策,可能在部门层面是最好的,但在公司层面不一定是最好的,但审批人有时其实也很难进行判断和决定。严重的情况下,甚至会造成部门之间的对立和矛盾,影响到企业的执行力以及客户满意度。

3、很多部门之间的对账、统计、汇总等工作,主要靠人,而不是靠系统。我们经常看到,很多企业,财务和采购、销售,以及仓库每月要进行对账,而各个部门,每个月也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,去收集数据,并制作一些报表。一方面,这些工作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,另一方面,还可能会存在一些差错。

4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授权体系,主要还是传统的总经理、部门经理、主管、一线员工这种直线型的科层制。在信息传递、沟通交流、决策反馈、人员协同等方面,都不能适应当今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络化、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要求。

总之,以上这种“手工化管理”,费时、费力、费心,且效率低下,容易出错,已经大大落后于时代。因此要进行管理升级,升级到“信息化管理”。相对于传统的“手工化管理”,我们提出的“信息化管理”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1、日常的信息沟通和传递,主要靠系统,而不是靠人。比如销售接到了一个订单,就能自动通知到相关人员,相关人员可以随时查阅。而计划人员可以马上知道为了完成这个订单,需要安排多少生产、需要采购什么,并进行任务下达,而生产和采购部门就可以根据这个任务,去进行相应的生产和采购等工作。反过来,销售人员可以随时知道订单的生产状况和执行状态,做到心中有数,随时答复客户的关切。整个信息的沟通和传递,快速、高效,而且最重要的是,“拷贝不走样”。

2、日常的工作安排、决定和审批,主要靠系统,而不是靠人。比如应该采购什么物品多少数量、应该安排生产什么物品多少数量等等,这些系统都会给出相应的建议,而且这些建议是从公司全局出发给出的,因此可以有效解决授权和失控之间的矛盾。很多中小企业,因为担心失控,所以不敢授权,结果造成各种审批繁琐,一方面造成工作效率低下,另一方面老板万千重担集于一身,也很累,更严重的是,不能充分发挥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。而基于系统,就可以实现有效授权而不失控,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,以快速反应能力,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,满足客户需求,提升客户满意度;另一方也可以解放老板,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去做更加重要的事情和思考;最重要的是,通过有效授权,并辅之以相应的考核和激励,可以充分发挥出每位员工的聪明才智,从而尽可能去发挥出“人力资源”这个企业的隐形资产的巨大价值。

3、部门间的对账,各种统计报表等,系统完全自动生成。由于系统采用同一套数据,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流转,并进行闭环管理,因此部门之间无须对账。而基于业务开展所生成的各种单据,系统就能自动、准确无误的生成各种报表。一方面效率高、速度快,而且可以提供实时报表,另一方面,是准确。靠人工生成的报表,在录入、统计和汇总等环节,难以保证不出差错,而一旦存在差错,又很难去发现。而靠系统生成的报表,理论上说是不会出错的。

4、信息化管理模式,可以真正打造出以客户为中心的、网络化的、扁平化的组织结构,甚至可以突破传统的组织的边界,通过系统,借助信息高速公路,不断吸纳各种有利于企业核心业务发展和成长的各种人、财、物等资源,或与之进行合作,从而将组织的能力和边界,拓展到全国、甚至全球。

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,80%左右的工作应该是基本稳定不变的,信息化管理,就是要将这些日常的、例行的工作,标准化,系统化,IT化,并不断改进,从而不断提升品质、降低成本、缩短交期,增强竞争力。

信息化管理,就是上ERP系统吗?

通常认为,推行ERP是制造型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模式。但由于传统的ERP已经在中小制造型企业把名声做烂了,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主对ERP系统失去了兴趣、信心,甚至担心“上ERP是找死”。但我们不能否认ERP本身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。

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字首,称为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,也就是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管理,通过对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使用,发挥其最大的效用,减少资源占用成本。

企业资源主要包括人、财、物、信息四个方面,但在实际运用中,ERP主要用在财务和物料两方面的管理。

财务管理上,要尽量减少资金占用、加快资金周转、盘活沉积资产、加强对应收和应付的管理等等。

物料管理上,尽量减少原材料和备配件的库存,甚至做到“零库存”,或是尽最大努力降低成品、半成品的库存,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,从而保证产品销售的利润最大化。

以下数据能够具体的表明,ERP的施行给企业带来的好处:

1.库存下降30%~50%。这是人们说得最多的效益。因为它可使一般用户的库存投资减少1.4~1.5倍,库存周转率提高50%。

2.延期交货减少80%。当库存减少并稳定的时侯,用户服务的水平提高了,企业的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5%,误期率平均降低35%,这就使销售部门的信誉大大提高。

3.采购提前期缩短50%。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的生产计划信息,就能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,货源选择,研究谈判策略,了解生产问题,缩短了采购时间和节省了采购费用。

4.停工待料减少60%。由于零件需求的透明度提高,计划也作了改进,能够做到及时与准确,零件也能以更合理的速度准时到达,因此,生产线上的停工待料现象将会大大减少。

5.制造成本降低12%。由于库存费用下降,劳力的节约,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人、财、物的效应,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降低。

6.管理水平提高,管理人员减少10%,生产能力提高10%~15%。

对于中小制造型企业来说,大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实行ERP系统。即使有些购买了ERP系统,但也只是停留在销售、采购、生产、仓库等单据的录入,以及财务记账和报表的层面,并没有真正实现如前文所述的,达到“信息化管理”的层次。

那么,中小制造企业,如何实现从手工化管理,到信息化管理呢?

从手工化管理,到信息化管理,其实是一种管理变革。既然是变革,就一定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和阻力,包括思想观念上的不认同,知识技能上的不适应,权利调整上的不服从,也包括信息化系统功能上的不适合等等。这个需要企业的一把手认真考虑、慎重决策。

一般的方法是,借鉴一下和自己差不多行业和规模的,成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的企业,看看他们用的是什么样的产品、选择的什么样的服务商、大概花了多少时间和费用,达到了什么样的管理效果,然后找几家公司比较一下,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。

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就是信息化管理变革,一定是一把手工程,如果一把手自身对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,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,就很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,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,最终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小。

所以,中小制造企业要想成功实现从手工化管理到信息化管理的提升,一把手是关键。而很多成功案例也证明,只要一把手充分认识到,什么是信息化管理,为什么必须要推行信息化管理,信息化管理将给企业带来多么巨大的好处和价值,其它的困难就都不是问题了。毕竟,相对于产品研发、市场开拓、生产制造、品质管理等等这些更为复杂和艰难的事情,推行信息化管理,其实并不是那么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