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个体户到公司(第二版)

2019-1-18

序言

这本书,主要献给那些已经创业经年、公司初具规模的民营中小企业主。也适合那些想创业、或刚创业的人做参考。当然,如果你是员工,也可以帮助你换位思考,从而能成为“老板”的左膀右臂,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。

写作本书,主要基于下述三个背景:

一、 人生的四个象限

罗伯特.清崎有一本畅销书,叫《穷爸爸富爸爸》,书里面提了一个理论,叫人生的四象限。如下图所示。

image.png

虽然这个理论只是从“赚钱”这个角度来划分人生,本身具有片面性,但对我们企业主来说,还是有相当的启发。事实上,当今中国很多的民营中小企业主,都是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。我们可以以当代中国民营企业“教父”级人物柳传志的经历来做个印证:从科研院所研究员和国家干部、到下海创办公司、然后“搭班子、定战略、带队伍”,将公司做到上市、最后成立投资公司,柳传志走过了这四个象限,并取得了卓越成就。

就包括本人在内的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主来说,人生四象限图,改成人生四阶梯图,也许更合适。如下图所示:

image.png

其实,从上班族到个体户,从个体户到企业家,从企业家到投资家,每走出每一步,都需要非常大的勇气,同时会面临很大的风险。比如:中国人很形象地把从上班族到个体户这一步叫做“下海”。海洋无边无际、深不可测、时而惊涛骇浪、还有鲨鱼出没,对于一个习惯了在陆地上生活的人来说,“下海”的确需要非常大的勇气。所以恭喜企业主们,不管你当初是自主选择还是被逼无奈,也不管您的企业现在经营得是好是坏,你们都是勇敢的“下海”者。从一个靠给别人干活拿工资、旱涝保收的人,到一个靠自己的双手去市场上赚钱、甚至不管生意好坏、工作或放假都要给员工发工资的人,也算是惊险的一跃(马克思在《资本论》里说:“从产品到商品,是惊险的一跃,它的结果要么是产生利润,要么摔死资本家。”)。

截至2015年,中国以个体户形式登记的企业是3600万家,而以公司等形式登记的企业大概有1100万家。本文所针对的个体户,不同于上述法律意义上的个体户,特指那些已经创业经年(约3年及以上)、公司初具规模(约20人及以上)的民营中小企业,虽然他们法律意义上是公司,但本质上还是个体户,但和法律意义上的个体户又不同,他们具备成长为真正公司的条件和基础。 

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:一个中小民营企业主,如何从一个主要靠自己努力工作去赚钱的个体户,蜕变成为一个主要依靠公司这个系统(而不是某个人)去赚钱的企业家。这同样是惊险一跃,上去了,企业主及其公司就会上一个台阶;上不去,就可能会掉下来,甚至真的会造成公司关门倒闭。 

二、企业的生命周期

就像一个人,或是一棵树,每个企业也都是有生命的,短则几个月,长则几百年。有专门研究企业的学者,就总结出了企业的生命周期,如下图所示:

image.png

不同的生命周期,会面临不同的问题,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方法。作为一个企业主,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企业当前所处的阶段,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。本文所主要针对的企业,主要是那些需要从主要依靠领导艺术和能人、转变到主要依靠科学管理和系统的企业。 

很大民营中小企业,是高度依赖于企业主个人的,企业主在,则公司在;企业主不在,则公司也就开不下去了。这其实也是很多企业主非常辛苦和劳累的根源,另外,还是对客户、员工和股东的不负责任,也不利于企业主传递或变现辛辛苦苦创造的企业的价值。而要让企业的生命超越企业主的个人生命,则企业主必须努力追求实现从个体户向公司的蜕变。

三、当前宏观环境

每个企业都处在一个特定的宏观环境当中,并受到其影响。我们利用PEST分析法,主要从政治、经济、社会和技术四个层面,来分析一下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环境。

image.png

PEST分析法 

1、政治

2012年11月15日,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,中国政府外交上越来越强硬,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越来越强;对内则是反腐越来越坚决,以致“官不聊生”。官商之间的利益交换链条被不断曝光和斩断。贫富两级分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,财富和消费将逐渐从权贵向平民转移。

对于中小企业,国家也在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,降低税费负担,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。另外,李克强总理发出了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号召,一方面不断简政放权,另一方面鼓励创业创新,这些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环境。

2、经济

2015年,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,预计跌至22年来最低增速。以下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,而制作的自1980年值2014年的历年GDP增速折线图。

image.png

35年来,平均增速为9.8%;而自1992年以来,平均增速为10.1%。预计2015年增速会进一步下滑,至7%左右,而后面5年的增速普遍预测在6%―7%左右。

从国家层面来讲,就是“经济新常态”。经济新常态,主要是相对于从1999年开始的、以房地产经济快速增长为特征的、过分强调经济增长速度的粗放型经济而言。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,而不是总量经济;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可持续发展,而不仅仅是GDP、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。也就是经济发展从“又快又好”到“又好又快”的转变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上图是增长速度的变化,即使增长速度只有5%,也是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长速度、以及美国、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的。如下图所示:

image.png

从下图,可以看出,中国经济增长是有多么的迅速。

image.png

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(35年),虽然具体到不同的行业,会有不同的兴衰,但中国经济总体上还是会有非常巨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,中小企业还是有很多发展的机会和机遇。

3、社会

当前中国社会最大的一个特点,就是人口红利的消失,以及独生子女新生代(80、90后)的粉墨登场和崭露头角。而伴随着新版《劳动法》的出台、以及国家制定的收入增长政策,给企业造成的结果就是: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、同时员工越来越不好“管”。但80、90后的消费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也会促进消费,以及带来很多新的商机。

4、技术

当前中国另外一个最大的特点,就是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普及。最新数据表明:微信的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了6亿,按照14亿中国人口计算,就是大约43%的人都使用了微信。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快速增长当中。

事实上,以“BAT”(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)为代表的三家互联网公司,已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方式,也给企业的营销和管理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。同时,具体到每个行业本身,也都面临着信息和知识爆炸时代所带来的技术方面的飞速发展,如3D打印、工业4.0、基因技术、新能源、云计算、电子商务、网络学习等等。

总体来说,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。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,因为她孕育着无限的机会和可能;这也是一个不好的时代,因为她意味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,以及瞬息万变的不可控因素,以致我们在注重实力的同时,有时还不得不相信运气。但做企业,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不断发展才是硬道理。对于我们企业主来说,开弓没有回头箭,既然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,就不如下定决心,知难而上,反而能闯出一条生路,在实现企业基业常青的同时,取得个人生命的辉煌。 

以上,分别从个人、公司、和社会三个层面,说明了一下我写作本文的原因。下面简单说明一下我写作本文将遵循的原则。 

1、 中学为体、西学为用

中华民族5000年连续的、灿烂的文明史,积淀了无穷的智慧;西方200多年公司发展史,形成了一整套公司运营和管理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。两者其实殊途同归、相得益彰,如能有机结合,则威力无穷。因此,对于任何一个问题,我都争取能从中华传统智慧和西方管理科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。 

2、 充分利用管理模型

经典的管理模型,方便我们在繁杂的事物当中,突显其核心内容,抓住事物本质。因此,对于任何一个问题,我都力图通过经典的管理模型,来进行分析和说明,一方面有利于我说清楚,另一方面也便于您明白要点,并能自己掌握这些模型,用来分析自己企业的问题、指导自己企业的经营和管理。 

3、 文字浅显、道理深刻

不同于高深的学术专著,我将尽量用大白话来做说明;但也不同于煽情的心灵鸡汤,我力求能揭示出一般规律和道理,并能站在全局的高度,系统性地指导企业的经营和管理。 

当然,由于本人才疏学浅,水平有限,未必能达到上述目标,但当尽力而为,也希望在此过程中,能得到各位的批评和指正,以不断趋于完美。 

上海三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李团生

2015年9月18日于上海办公室